18岁 ,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,他接受了根治手术;
37岁 ,因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,他再次开胸,接受了三尖瓣成形术;
48岁 ,他的心脏再度出现严重问题,不得不接受第三次开胸手术……
间隔19年 两次开胸
2007年 内蒙古 扎兰屯市
37岁的孙伟(化名)时常感觉胸闷、气短、食欲不振,检查后发现心脏出了
问题——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。但是辗转多家医院,医生都表示手术难度太大……
原来,因为没有早期筛查,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他一直不知道。直到18
岁时,由于全身无力去医院检查才发现。接受了第一次开胸手术。
时隔19年,又要在心脏上进行第二次手术,意味着医生将面临很大的挑战。
最终,在泰心医院,孙先生获得了手术的机会。接受三尖瓣成形术后,他的症状明显改善。
第三次犯“心病”……
术后几年,孙先生的身体一直很稳定。但令人没想到的是,这样的日子再次被
打破。
2018年以来,孙先生又开始胸闷、气短、吃不下饭,严重的时候根本不能平
躺着睡觉,只有半坐着才能“上得来气儿”,而且两条腿出现了水肿,一按一个坑。他隐隐觉得11年前那种感觉又
回来了。所有的症状都指向心脏——这个极其重要且已经两度“维修”的器官。
经检查,当地医院的医生证实了孙先生的怀疑:“这次是二尖瓣出了问题,关
闭不全、大量返流,引起三尖瓣瓣环扩张,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,建议尽快接受手术治疗。”
性命相托 再赴泰心
面对命运对他开的“玩笑”,孙先生曾不止一次想过放弃,可看着膝下还没成
年的孩子,他还是选择了坚强地与疾病抗争。
这次孙先生没有到任何医院打听,而是直奔泰心。在他看来,如果还有地方可
以挽救他的生命,那一定是泰心医院。
火中取栗 迎接挑战
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孙伟的生活质量,如不接受手术,将会危及他的生命。刘
志刚副院长带领医疗团队针对孙先生的病情进行了详细会诊。
“因为已经接受过两次心脏手术,患者的心脏解剖结构早已不同正常。首先,
组织粘连严重,开胸过程将异常艰难;其次,心包在之前的手术中已经被损坏,极度扩大的心脏直接贴在胸骨上,
在开胸过程中发生心脏破裂、心律失常的风险极大,一旦出现危险,患者生命恐怕难以挽救;再者,手术过程中还
存在视野局限、手术部位显露不充分、操作困难等问题。这对我们全体手术团队无疑提出了巨大挑战。”刘志刚副
院长对术前面临的重重困难印象深刻。
手术成功,不仅能挽救一条生命,更能挽救一个家庭。在刘志刚副院长的带领
下,泰心的医疗团队坚定地迎接这智慧与技术的双重挑战。
经过充分的准备,在体外循环、麻醉团队等多团队的倾力配合下,凭借丰富的
经验和娴熟的技巧,刘志刚副院长带领心外科团队为患者实施第三次心脏手术——二尖瓣置换、三尖瓣修复、左心
耳缝闭术。手术最艰难的部分是分离粘连,仅分离粘连就花费了1个多小时。最终,手术圆满完成。
术后复查显示修复后三尖瓣返流完全消失、人工瓣功能正常、心功能恢复正常
。“我的命是泰心医院的大夫护士冒险救回来的,我一定坚强勇敢地活下去。”出院之际,孙先生真诚地向医护人
员致谢。
科普知识
认识瓣膜
心脏是一个泵器官,它有四个腔,分别为左心房、左心室、右心房、右心室。
心房与心室之间,心室与大血管之间均有瓣膜,这些瓣膜的作用就是使血液只能向固定的方向流动,防止血液的倒流。
常见瓣膜病类型
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损坏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
脉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瓣病变 多瓣膜病
治疗方法
用人工瓣膜替换有病变的瓣膜。目前人工瓣膜分两类,分别是生物瓣膜及金属瓣膜。
瓣膜修复手术
导管手术。这类手术只需在病人一处血管(如大腿)切一个小口,把导管由该
处一直伸延到心脏内,通过导管用类似气球的仪器把狭窄的瓣膜扩大。
康复指导
1、预防感冒及其他疾病:出院后的头三个月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,避免接触
患感冒人群。一经发现呼吸道炎症、牙周炎、皮肤疖肿、泌尿系感染等应及时控制。对不明原因的间歇或持续性发
热,不可乱投医,乱用抗菌素。
2、饮食调节:多吃营养丰富的高热量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清淡易消化的饮
食,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分忌食。严禁吸烟酗酒。菠菜、蕃茄、胡萝卜、鲜豌豆、猪肝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可影响术
后药物效果,不宜长期大量食用。
3、适当锻炼:术后3个月内不能提重物,以免影响胸骨切口的愈合。术后6个
月后根据心功能恢复的状况,逐步恢复正常工作。锻炼方式可以多样化,从料理家务、定时步行到上下楼梯等均可
,锻炼方式可以多样化,从料理家务、定时步行到上下楼梯等均可,循序渐进,以运动后无心悸、胸闷、疲劳为宜。
4、服用利尿剂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:强利尿可对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起到辅助作用。术后利尿剂服用剂量需根据尿量作适当的调整,每天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为宜。药物的调整需在经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不宜自行增减。
5、抗凝治疗:心脏置换人工机械瓣膜以后,必须终生抗凝,否则会因瓣膜及其附近发生血液凝固,影响瓣膜的启闭功能,又可引起身体重要脏器的栓塞。术后应定期监测抗凝情况,按时并准确剂量服用抗凝药物。
在抗凝治疗过程中,如出现齿龈出血、鼻衄、咯血、血尿、黑便、皮下瘀斑或散状出血点、月经明显过多等服用抗凝药物过量,或突感明显头昏、头痛、突发性胸闷、偏瘫、失语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,以防脑出血或抗凝不足引起的脑栓塞。
6、定期复查:出院后第一周应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,根据结果调整抗凝用药量,此后三个月中每月复查一次并监测血电解质变化。出院30天复查一次肝功,术后3、6个月分别复查心电、心脏彩超、胸片及相关化验,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心脏用药。